“标准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技术之争最终归结于标准之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全国工商联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张晓刚日前在2022 (第四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做出上述表述。他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标准的引领与支撑,这是破解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必经之路。
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表示,标准应工业革命而生,伴随着一次次工业革命及其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而壮大,标准的作用也从最初的保证产品通用互换性,演变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引导和系统性支撑,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特别是国际标准与合格评定互认体系,已覆盖全球经济总量95%以上的经济体,影响全球80%以上的贸易和投资。
“但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其原因在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质量技术不强。”张晓刚说。
对此,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铁军指出,钢铁产品的质量对于下游应用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钢铁产品性能波动大、质量优劣差异大是市场上急需解决的问题。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认证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用户和市场对产品分级的需求,符合行业生产应用实际,利用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体系,对于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供给和优质优价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相关政策也在加快制定。”范铁军表示,质量分级认证工作,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标准并指引了方向,同时推进钢铁产品的质量分级认证,将会向下游制造端延伸,进而促进产业链整体质量提升。
范铁军建议,钢企应围绕企业重点产品,开展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研制和认证工作,帮助企业建立拳头产品市场地位,在下游客户中扩大影响力,打造企业品牌。不断夯实品牌知名度、品质认可度和品牌忠诚度,通过产品质量分级的情况,增强企业议价能力,支持企业盈利最大化,让标准和品牌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
对于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追求,张晓刚表示,通过高质量发展转型,真正培养出一批全球公认的,能够站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顶端的世界一流钢企,能引领全球钢铁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全球规则制定中做主要贡献,从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经济参考报) |